道德经 无为第二十九
无为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欲为天下主也。 而为之,欲以有为治民, 吾见其不得已。我见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。天道恶 … 阅读更多
河上公,是历史上的隐士,其为老子作注的《河上公章句》成书最早、流传最广、影响最大,但是其姓名生地无人能知。《神仙传》载:“河上公者,莫知其姓名也”。
河上公亦称“河上丈人”,河上真人,齐地琅琊一带方士,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,方仙道的开山祖师。河上公修仙得道之处在琅琊 (今琅琊台附近)天台山。对此,东晋葛洪在《嵇中散孤馆遇神》中说:“纪年曰:东海外有山曰天台,有登天之梯,有登仙之台,羽人所居。天台者,神鳌背负之山也,浮游海内,不纪经年。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,见仙山无着,乃移于琅琊之滨。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,授徒升仙,仙道始播焉。有嵇康者,师黄老,尚玄学,精于笛,妙于琴,善音律,好仙神。是年尝游天台,观东海日出,赏仙山胜景,访太公故地,瞻仙祖遗踪,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,河上公坐痕犹存”。
无为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欲为天下主也。 而为之,欲以有为治民, 吾见其不得已。我见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。天道恶 … 阅读更多
偃武第三十一 夫佳兵不祥之器,祥,善也。兵者,惊精神,浊和气,不善人之器也,不当修饰之。物或恶之,兵动则有所害 … 阅读更多
圣德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。道能阴能阳,能施能张,能存能亡,故无常名也。 朴虽小,天下不敢臣。道朴虽小,微妙无形, … 阅读更多
辩德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,能知人好恶是为智。 自知者明。人能自知贤不肖,是为反。听无声,内视无形,故为明。 胜人 … 阅读更多
任成第三十四 大道汜兮,言道汜汜,若浮若沉,若有若无,视之不见,说之难殊。汜,音泛。 其可左右。道可。左右无所 … 阅读更多
仁德第三十五 执大象,天下往。执,守也。象,道也。圣人守大道,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也。治身则天降神明。往来于己 … 阅读更多
微明第三十六 将欲吸之,必固张之;先开张之者,欲极其奢淫。吸,许及反。 将使弱之,必固强之;先强大之者,欲使遇 … 阅读更多
为政第三十七 道常无为,道以无为为常也。 而无不为。侯王若能守,万物将自化。言侯王若能守道,万物将自化效于己也 … 阅读更多
论德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,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,德大无上,故言上德也。不德者,言其不以德教民,因循自然,养人性命 … 阅读更多
法本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,昔,往也。一无为,道之子也。 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言天得一,故能垂象清明;地得一 … 阅读更多
同异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。上士闻道,自勤苦竭力而行之。 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。中士闻道,治身以长存,治国 … 阅读更多
道化第四十二 道生一,道始所生者。 一生二,一生阴与阳也。 二生三,阴阳生,和气浊,三气分为天地人也。 三生万 … 阅读更多
遍用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至柔者水,至坚金石,水能贯坚入刚,无所不通。骋,敕领反。 无有入无间 … 阅读更多